close

最近在台灣社會中吵得沸沸揚揚的話題, 台灣的消費成本越來越高,收入卻越來越低,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問題? 在經濟體制內, 錢不會無緣無故消失,錢也不會突然消失不見, 既然賣東西賣的貴,那為何收入仍然低於以前水準。
我先帶大家坐著時光機回到民國80幾年年代,當年台灣的製造業發達, 學生畢業後可以依照所學找到學有專長的工作,通常年輕的工程師在公司屬於研發單位, 公司也因為技術掌握, 所販售的商品也能夠在市場上獲得利益, 當年在台灣的電子公司, 許多的媽媽婦女們, 就負責線上組裝的工作, 鮮少有年輕人在生產線上作組裝員, 所以台灣每個家庭中,有許多的收入來源, 當然這些收入就會變成家庭消費的動力, 並進而帶動各行各業經濟轉動.

現在我再將各位拉回到西元1999年代, 當時台灣的社會環境已經出現了一個論點, 台灣勞工的薪資成本過高, 必須要轉廠到中國才能發展, 當時大學畢業生薪資平均38000元/月, 研究所畢業42000元/月, 博士畢業50000元起跳, 當然在那個年代, 新台幣是非常好用的, 我在這邊舉個例子: 1塊澳幣=14塊新台幣(現在1塊澳幣=31.1新台幣)。 在這個時間的台灣社會, 因為大批的台灣公司撤廠轉移到中國, 資金開始往對岸移動, 在當時代工業為主流的台灣企業, 選擇勞工低廉的中國為主要的生產基地, 台灣公司就只剩下研發部門。這時到了2001年, 台灣與韓國產生了關鍵性的轉變, 造成到現在台灣連韓國的車尾燈都看不到。
當時韓國政府意識到台灣、中國進入WTO後, 韓國不能再以電子代工為國家的主力, 記得當時樂金LG、三星對世界宣布, 停止一切的代工業務, 專心研發專門技術並開發自身產品, 當時許多的台灣代工業甚至政府, 都一面倒的唱衰韓國的未來不走代工業, 一定會面臨失敗。
回到之前的問題, 既然都在做代工, 賺錢應該很容易, 但為何獲利越來越低? 台灣人的薪資越來越少?
其實台灣電子代工業轉移到中國設廠, 全世界都知道對岸的勞工薪資便宜, 所以國際買家也開始對台灣的代工業進行成本控制的手段, 從40%毛利率到如今5%不到的慘況。 這時台灣這幾年, 假象的出口成績實質是由在中國的台資企業, 對台灣的母公司購買設備, 再進而出口設備到中國去, 其資金再由投資名義再轉進中國。
設備在中國生產出口、資金流向中國、產業供應鏈進入對岸,此現象造成台灣政府無法享受因產品出口而獲得稅收, 台灣人民無法從產品出口利潤實質得到利益回饋, 在這樣的循環中, 台灣上市公司不斷藉由印股票換取大量的台灣國內資金,再挹注中國子公司在對岸的投資, 多年過後就形成現在台灣社會, 政府稅收不夠, 無法讓國營企業維持高效率運作, 設備、人員素質因預算縮減而迅速老化無法提升, 造成百物齊漲目的只是弭補國營事業的虧損, 台灣人民因為企業、產業供應鏈轉移到中國對岸, 造成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倒閉, 收入迅速縮減。這就是台灣人收入遽降的發生主因。


 回到現狀之台灣社會,年輕人的現在、未來即將代表台灣這個國家未來的命運,記得在網路新聞評論,有關年輕人應該為工作本質盡心而不需計較所得的言論,到此很多人會有正反雙方不同意見,在這同時看到一篇令我動容的一句留言,留言內容大概是這樣:
孩子~對不起, 你們辛苦了! 是我們上一輩做得不夠好, 沒辦法提供好的就業環境,我今年65歲。
社會負面的聲音逐漸強化並主宰這個國家, 並將年輕人的價值建立在勞力之消耗成本, 並非腦力創造加成價值。一個國家發展的成就不就是讓年輕一代廣受教育? 讓年輕人開拓國際視野並壯遊世界?
記得我之前帶各位作時光機回到80年代的台灣嗎? 當時的負面言論又將降臨台灣這個社會,當初為了勞力成本選擇中國對岸設廠的商人, 當中國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時, 現在回頭評斷台灣國內的年輕人價值在哪, 未免太過自私也不負責任? 當你們選擇撤廠不顧與你打拼多年台灣勞工的工作權,並將事業連根拔起的離開台灣,多年過後這些辛苦的勞工將他們的孩子辛苦的養育成人,完成學業進入職場, 卻被這些自以為是的生意人評斷這些年輕人的價值在哪? 不免甲人夠夠??!!


 台灣的年輕人, 請盡心盡力去扮演好你在每一階段的角色吧, 並同時要感謝過去付出畢生心血栽培我們的父母、師長! 年輕人自己的價值在於你對事情熱情及堅持的態度, 驀然回首你會發現這輩子過的真實、幸福,當你面對下一代時更能無愧於他們. (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WINBASE  的頭像
    TWINBASE

    TWINBASE DIY 的手做創意部落格

    TWINB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